注册会计师《会计》经典计算题详解(14)
(六)资产减值专题
【典型案例1】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D、设备E以及设备 F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N。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N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N,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
(1)产品N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专利权D于2001年1月以40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N。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接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N外,无其他用途。
②专用设备E和F是为生产产品N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N外,无其他用途。
专门设备E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购入,原价1400万元,购入后即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E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F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购入,原价2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F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③包装机H系甲公司于
(2)2007年,市场上出现了产品N的替代产品,产品N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①
②甲公司管理层2007年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N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如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未,各年未不存在与产品N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
单位:万元
项目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产品N销售收入 |
1200 |
1100 |
720 |
上年销售产品N产生应收账款本年收回 |
0 |
20 |
100 |
本年销售产品N产生应收账款将于下年收回 |
20 |
100 |
0 |
购买生产产品N的材料支付现金 |
600 |
550 |
460 |
以现金支付职工薪酬 |
180 |
160 |
140 |
其他现金支出(包括支付的包装费) |
100 |
160 |
120 |
③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公司认为5%是产品N生产线的**必要报酬率。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
1年 |
2年 |
3年 |
5%的复利现值系数 |
0.9524 |
0.9070 |
0.8638 |
(3)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与生产产品N相关的资产在2007年以前未发生减值。
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至产品N生产线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
③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
【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与生产产品N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
(2)计算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N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N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填列。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答案及解析】
(1)专利权D、设备E以及设备F组成的生产线构成资产组。因为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且产品N存在活跃市场,且部分产品包装对外出售。
H包装机独立考虑计提减值。因为H包装机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还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可产生独立的现金流。
(2)与生产产品N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现金流量
2008年现金流量=1200-20-600-180-100=300(万元)
2009年现金流量=1100+20-100-550-160-160=150(万元)
2010年现金流量=720+100-460-140-120=100(万元)
=300×0.9524+150×0.9070+100×0.8638=508.15(万元)
(3)H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62-2=60(完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所以,H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为63万元。
(4)资产组减值测试表
|
专利权D |
设备E |
设备F |
包装机H |
资产组 |
账面价值 |
120 |
420 |
60 |
54 |
600 |
可收回金额 |
110 |
- |
- |
63 |
508.15 |
减值损失 |
10 |
- |
- |
- |
91.85 |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
20% |
70% |
10% |
- |
高 |
分摊减值损失 |
10 |
64.30 |
9.19 |
- |
0 |
分摊后账面价值 |
110 |
355.71 |
50.82 |
- |
- |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
- |
- |
- |
- |
8.37 |
二次分摊比例 |
- |
87.50% |
12.50% |
- |
高 |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
- |
7.32 |
1.05 |
- |
- |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
10 |
71.62 |
10.23 |
- |
91.85 |
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 |
110 |
348.38 |
49.77 |
- |
508.15 |
(5)借:资产减值损失——专利权D 10
——设备E 71.62
——设备F 10.23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专利权D 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E 71.62
——设备F 10.23
【典型案例2】天达公司拥有企业总部和两条独立生产线(第一、第二生产线),被认定为两个资产组。2008年末总部资产额和两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其中第一生产线由A、B、C三台设备组成,当年末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万元、50万元和150万元,A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80万元,B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45万元;第二生产线由M、N、F三台设备组成,当年末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150万元和150万元,其中M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145万元,N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125万元。两个资产组的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5年、20年。
由于两条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价优物美,而导致产品滞销,开工严重不足,产能大大过剩,使生产线出现减值的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其分摊标准是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作为分摊的依据。
经调查研究得到的两个资产组(第一、第二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80万元和55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如下会计处理:
1.在总部资产和两个生产线之间分配损失;
2.将第一生产线的损失分配至A、B和C设备;
3.将第二生产线的损失分配至M、N和F设备。
【答案及解析】
1。涉及总部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如下:
(1)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
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具体如下
|
第一生产线 (万元) |
第二生产线 (万元) |
合计 (万元) |
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
300 |
500 |
800 |
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 |
5 |
20 |
|
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 |
1 |
4 |
|
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 |
300 |
2000 |
2300 |
总部资产分摊比例 |
13.04% |
86.96% |
高 |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 |
26.09 |
173.91 |
200 |
包括分摊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
326.09 |
673.91 |
1000 |
(2)将分摊总部资产后的资产组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定计提减值金额
减值准备计算表 单位:万元
资产组合 |
分摊总部资产 后账面价值 |
可收回金额 |
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
第一生产线 |
326.09 |
280 |
46.09 |
第二生产线 |
673.91 |
550 |
123.91 |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第一生产线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46.09×(26.09/326.09)=3.69(万元),分配给第一生产线本身的数额=46.09×(300/326.09)=42.4(万元)
第二生产线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123.91×(173.91/673.91)=31.98(万元),分配给第二生产线本身的数额=123.91×(500/673.91)=91.93(万元)
2.将第一生产线的损失分配至每个具体设备
|
设备A |
设备B |
设备C |
第一生产线资产组 |
账面价值 |
100 |
50 |
150 |
300 |
减值损失 |
|
|
|
42.4 |
减值损失分配比例 |
33.33% |
16.67% |
50.00% |
|
分摊减值损失 |
14.13 |
5.00 |
21.20 |
|
分摊后账面价值 |
84.64 |
45 |
126.95 |
|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
|
|
|
2.07 |
二次分摊损失比例 |
40% |
|
60% |
|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
0.83 |
|
1.24 |
|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
14.96 |
5.00 |
22.44 |
42.40 |
3.将第二生产线的损失分配至各项具体设备
|
设备M |
设备N |
设备F |
第二生产线资产组 |
账面价值 |
200 |
150 |
150 |
500 |
减值损失 |
|
|
|
91.93 |
减值损失分配比例 |
40.00% |
30.00% |
30.00% |
|
分摊减值损失 |
36.77 |
25.00 |
27.58 |
|
分摊后账面价值 |
163.23 |
125.00 |
122.42 |
|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
|
|
|
2.58 |
二次分摊损失比例 |
57% |
|
43% |
|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
1.47 |
|
1.11 |
|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
38.24 |
25.00 |
28.69 |
91.93 |
相关阅读
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学习建议2013/03/25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013/03/25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