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重新反省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
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学家重新反省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思考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管理各自的角色。
在4月5日举行的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ET)“防御之变迁:新经济、新思维”2013年度会议上,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特纳勛爵(Adair Lord Turner)进行了题为《私人债务和法定货币:在经济危机中得到的教训》的演讲,指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单纯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可能无效,有必要采取政府赤字货币融资的政策(overt money finance of fiscal deficits,OMF)。
货币政策存在局限性
特纳指出,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增加私人信贷支持、放宽宏观谨慎政策,都需要通过名义总需求才能对实际产出或者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但是这些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降息或者增加货币供给都需要经过复杂的货币传导机制才能对经济的实际变量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和个人都在努力减少债务,恢复失衡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变得对降息或者信贷供给增加很不敏感。货币政策无法刺激借款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长期收益率和短期收益率趋同于零,无风险债券和货币就变得高度互换。这种“流动性陷阱“使得货币政策难以见效。
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对经济的刺激更为直接,但是财政刺激措施或会造成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私人消费或者投资,从而反过来抵消财政刺激的作用。特纳还指出,由于存在“李嘉图等价效应”,政府减税的措施未必能够刺激家庭消费。
OMF是可行的政策
关于各国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走出目前的困境,特纳认为综合考虑现在的经济环境,实行政府赤字货币融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与单纯的货币政策相比,OMF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加直接。货币宽松、信贷支持或者放松宏观谨慎这些措施都需要一定的货币传导机制才能影响到实际产出和价格。同时,与直接财政刺激相比,OMF避免了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影响,也避免了“李嘉图等价效应”引发的政策无效可能性。
特纳解释说, OMF常被认为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危险,但事实上没有任何技术因素证明,OMF会比其他刺激政策更容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如果社会上存在闲余生产力,价格和工资的形成过程是灵活的话,OMF对名义需求的刺激就会促进实际产出,对价格的影响和其他刺激措施是一样的。反过来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无论是OMF还是其他刺激措施,都只会造成价格上升,而不会有真实的产出效应。
因此在技术层面上,过去被视作禁忌的OMF其实是非常安全的。OMF的不安全性更多是来自政治风险。如果政府拥有对货币发行无限制的决定权,并且可以无限制地发行货币来抵偿政府支出,那么很可能就会引发政府过度支出。在政治周期上,很可能下一届政府需要承担上一任政府留下的巨额债务。
OMF实施的可能性
关于OMF的实际应用,特纳在演讲中对日本、美国、欧盟还有英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展望。
相关阅读
IFRS并非金融危机"元凶"2013/06/05
美国大型非银行金融公司将接受更严格政府监管2013/06/05
欧洲经济学家认为降息解决不了关键问题2013/05/03